1、脑血管慢慢通畅:
缺血性中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继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中风病范畴, 发病后2周或1个月 (无神志昏蒙,即中经络者2周;有神志昏蒙,即中脏腑者最长至1个月) 至半年以内为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常见证型之一,其病理因素为气虚和血瘀两端,治疗应用清代医家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从临床疗效来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方组方特点为补气为主,化瘀为辅。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借助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脑络瘀阻这一病变的直观诊察,目前临床更关注瘀血这一病理因素,认为瘀血在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基本病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障碍与其经脉瘀阻关系密切,临证注重活血化瘀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为君补益元气,使气旺能行血,可助瘀血消散,且祛瘀而不伤正;臣以当归尾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营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共为佐使药;另取三七活血化瘀而不伤新血之性,与当归尾共为臣药,既加强活血化瘀之力,又免伤新血。诸药配伍切合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病机,针对其气虚、血瘀两个病理因素,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当归、红花、地龙均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地龙和黄芪均有较好的抗凝与溶栓的双重作用。实验和临床研究也表明,补阳还五汤能纠正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脂异常,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减轻血瘀证,提高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缺血性中风后的脑组织损伤是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中风病恢复期的核心问题;神经功能的改善与缺血损伤后脑组织的可塑性有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不仅能从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梗死区炎症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方面对缺血性脑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而且还可通过促进脑缺血边缘区微血管新生、促进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向缺血损伤区域定向迁移、上调神经生长因子、下调神经生长抑制因子、促进缺血后神经细胞突起的再生和突触的再建等途径,在脑损害后期有效地促进神经的再生修复和脑功能的重塑重建。由此可见,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促进缺血后脑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和神经机能的可塑性变化,从而减轻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现代临床研究也证实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之半身不遂等局灶性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
2、肾血管慢慢通畅:
糖尿病在中医中为“消渴病”的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我国传统的中医学认为:微血管病变多数与中医中的血淤症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传统的中医学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病情的控制均有显著疗效,且具有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在糖尿病肾病治疗方面优势较为突出。
补阳还五汤最早记载于王清任 (清代)的《医林错改》,该方剂是益气活血方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种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当归尾、桃仁、川芎、红花、赤芍、地龙,目前多用于治疗由气虚血淤引起的多种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氨基酸类、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及一些微量元素,黄芪多糖对人体的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使葡萄糖负荷后降低血糖水平,硒其中微量元素之一,其对肾小球的电荷屏障和基底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均有保护作用,对通透性尿蛋白的减少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减少和消除人体中的小分子尿微量蛋白;桃仁、川芎、当归、红花能够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对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抑制作用;地龙中的纤溶酶样成分能够增加肾小球的血液供应,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肾功能和人体微循环,并对血液和消化道中的BUN和Sr有吸附作用。由此可见,补阳还五汤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不但与传统中医辩证论治观点相符合,而且与现代西医的药理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血脂、血粘度,明显降低尿蛋白的排出量,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3、下肢血管慢慢通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中医学的“股肿”“脉痹”“瘀血”“瘀血流注”“肿胀”范畴。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清代唐荣川《血症论》对此病的治法做了论述“瘀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化去瘀血,消利肿胀”。总之,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创伤、手术及其他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以致瘀血阻于脉中,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停滞于肌肤而发病, 络脉血凝湿阻而引起。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以患肢肿胀、疼痛和发热为主,中医辨证认为关节置换术中,筋脉受损,津血流失,津血属阴,所以阴虚无以制阳,阳亢则致发热,火热耗伤血中津液而致血液粘稠,运行滞缓,渐聚成瘀,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导致肿胀、疼痛。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滋阴养液,通络止痛为法。
补阳还五汤是气血辨证和虚实辨证的一个有机统一。本方重用黄芪为君生用则性走,大补脾胃之元气,气旺则能行血,是治本之药,单补又恐瘀血不去,经络难通,故辅以川芎、红花以治血,赤芍、桃仁以化瘀,取当归尾以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正,从而使瘀血消则经络通畅。黄芪与当归配伍,乃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生血之效,可弥补因经脉血瘀而引起的血虚不足,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则祛瘀而不伤正,补正而不碍邪;地龙通经活络,得黄芪之助则能周行全身以通经活络。黄芪性温、有生热之虞,在原方中配性寒的地龙,寒温并用,黄芪配地龙, 气行络通, 实有“去行雨施”之妙。诸药相互配合,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气虚血瘀的各种病症。应用内服补阳还五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已有相关的文献报道。
高开网配资-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股票配资理财-配资十大正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